校园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师德师风  -  正文

【师道 • 师说】丁向荣——做好角色转变 做成学生导师

发布时间:2023-11-29      浏览量:

图片

《师道 • 师说》栏目第八期我们将走进丁向荣老师的师道传承故事。

图片

丁向荣,美术系党总支书记,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从事行政工作19年,到学校工作后,除抓基层党建工作外,兼讲授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获得2022年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所带班级获得2023年“全市五四红旗团(总)支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在2023年教育教学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书记闫凤鸣要求:“教师要学习古圣先贤而务本守道,看齐当代先进典型而甘于奉献,做到习理明理达理。作为一名准新兵,我一直在学习、在感悟、在践行,在主题教育开展后,我对师道文化又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师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教师的学问、准则、技艺、价值观等。师道传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值得珍视的思想瑰宝。新时代师道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彰显了政治性和信仰性的师品文化、自律性和示范性的师德文化、发展性和创新性的师智文化、亲切性和包容性的师爱文化,同时兼具国际视野,中西融合。除此之外,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师者,我们更应该用职业精神让学生产生职业兴趣,坚定职业信念,锤炼职业技能,养成职业行为,最终实现职业素养。这些内涵和要求进一步阐释了新时代师者要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一根本任务。

要积极转换身份,以师道为道。之前习惯了行政工作,来到学校开启了崭新的职业生涯,就要以新时代的师道文化为遵旨,努力做有信仰的师者。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仰 ,这既是新时代教师素养的核心所在,又是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指路明灯。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做到乐于奉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从教理念 ,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工作上 ,全身心投入教育岗位,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生活上,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 ,耐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惑。在社会奉献上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三是要带头表率示范。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恪守职业准则,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道德自觉 ,避免自身出现品德失范行为。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重 ,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学生通过模仿、情感认同将道德主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始终做好学生学识修养 、 品行品格 、创新思维以及奉献精神的引路人。四是要学会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俗话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寻找力量,旨在“立心”。新时代教师应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老套的教学思维方式,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时代要求,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进行创造性教学。要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广度,更要发挥实践创新作用,构建教师生命厚度。五是要体现亲切包容。新时代师爱要体现亲切包容。师者应当对学生充满关心、爱护、包容,懂得只有用爱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 ,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实践中 ,给予学生主体权利 ,引导学生自治 ,构建平等对话平台。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更要注重仪容仪表的合理性与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让学生敢与之亲近 ,鼓励学生对待知识要敢想、 敢思、敢言。要允许学生的差异性,接受能力的差异 ,包容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的差异, 以宽容之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师者以尊重为前提 ,支持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对于校党委给予的这一命题,与我们而言,新时代“师道”要进一步创新性发展 ,既要传承传统优秀师道文化精华 ,又要着眼于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还要结合我们职业院校职业属性和历史使命,充分借鉴国内国际优秀文化理念 ,将其与我们的职业教育实践相结合,为内蒙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