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幼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幼动态  -  学校新闻  -  正文

鄂尔多斯民俗——独具特色的祭祀文化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07-26      浏览量: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是内蒙古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一座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少数民族城市。我已经连续二十五年关注和聚焦这个地区的变化,在注意其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一直留意从民俗角度来审视这里。这座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的地方,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生活着蒙古族群众,也生活着走西口来的汉族群众。这里保存了蒙古族古朴的民风,也有晋陕文化风俗的传承,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十分有趣且有宝贵的人文价值。

作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之地,成吉思汗祭祀是鄂尔多斯草原最隆重庄严的礼俗。

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弯弓射雕了,在征西夏途中病殁于六盘山脚下。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在草原上已经绵延传承数百年。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伊金霍洛安奉成吉思汗陵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天人们来到阿拉腾甘德尔敖包畔肃然伫立的成吉思汗陵前,领略最多的恐怕就是盛大而庄严的祭祀成陵活动。

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活动,最早见诸于成书康熙元年的《蒙古源流》。一年中,成吉思汗陵前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每次祭祀活动的日期和规模都是固定的,其中有4次为季祭,亦称大祭。此外还有月祭和常祭。这些祭祀仪式继承了成吉思汗时代萨满教的祭天方式,明代以后又加入少量藏传佛教的内容。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季农历三月二十一,是一年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这天祭奠的专有名称是“额苏格(马奶汁)”,是继承成吉思汗在世时的古俗,用一年中最早挤的白骒马奶汁祭上苍,祝愿奶子多得像河湖中的水那样丰盈,是祈求畜群兴旺的祭典,故又称“查干苏鲁克祭”(汉语意为洁白的畜群祭)和“鲜奶祭”。过去,这次春季大祭时间要持续半个月左右。

2018年5月6日上午,年度规模最大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十万名游客齐聚这里,来到三座“一字”排开的蒙古包式陵宫前,感受了这场传统文化盛会的魅力。人们带着哈达、酥油、羊肉等来到成吉思汗陵前,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夏季的鄂尔多斯,草青畜肥、乳酪生香,成吉思汗陵的淖尔大祭在农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秋季农历八月十二日这天的禁奶大祭,这个祭奠又叫“玛里亚德”,意即新的毡宫落成典礼,是祝愿草原上马群兴旺,吉祥如意。而冬季的农历十月初三,成陵又迎来了盛大的“皮条祭”,相传成吉思汗出生的那年冬天,他的襁褓外面用山羊皮条包扎起来取暖,并以此祝福,“皮条祭”由此得名,是对成吉思汗和后代子孙都能平安度过严冬的祝福。

一年中的祭祀仪式还有彼此相对应的。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柱拉格”祭,就是和三月二十一日“额苏格”祭相对应的。“额苏格”是开春时祈福于上苍,而“柱拉格”祭奠是感谢上苍的保佑,使草原上畜群兴旺,并用上苍保佑得来的果实──肉、奶、酒祭奠回敬上苍。

成陵祭祀的仪式也在不断改进充实,文化娱乐和经济活动常常是和盛大的祭祀活动紧密相随。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努力把成吉思汗陵打造为成吉思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传承成吉思汗祭祀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

除了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祭祀,鄂尔多斯蒙古族绵延传承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祭祀文化,祭祀文化是鄂尔多斯文化遗存中重要的组成,丰富而独特。在鄂尔多斯采访,经常会不期而遇各种祭祀活动。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敖包祭奠和与牧民们最密切的玛尼宏祭祀活动外,还有许多人们所难以一见的祭祀活动。

当年成吉思汗及其亲兵使用的旗徽大纛,有黑、白、花三种。镇远黑纛的蒙古语为苏勒德,被视为“战神”。今天这柄传说中成吉思汗从长生天那里请到的苏勒德依然供奉在成吉思汗陵,高耸于新建的祭台上。每当农历的七月十四,都要进行苏勒德祭祀,逢龙年则更为隆重。而花纛相传是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儿的神矛,蒙古民族为纪念哈撒儿,将花纛一直供奉于鄂尔多斯的鄂托克草原上,每隔13年在虎年都要对花纛进行一次威猛祭。1997年成陵新建大纛祭坛,将花纛移至祭坛黑纛后侧正中供奉。

对旗徽大纛的祭祀,寄托着获得力量和胜利,是牧人们期望草原兴旺发达。倘若赶巧,游览成吉思汗陵时或许会遇到祭纛的盛况,但祭泉则是难得一见的珍稀的蒙古族祭祀文化。

鄂托克旗查尔苏木的敖伦布拉格,至今保留着传统的祭泉的传统习俗。这里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但却神奇地出现了多处泉水,这里的牧民视泉水为神圣所赐,奉之为“洛素伊金”(意为水神),对之供奉祭祀,祈求神泉永远润泽草原,草畜兴旺。

祭祀圣洁的泉水过去是每月逢五必祭,但后来简省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九举行一次。这一天附近的牧民自动前来,带着羊肉、美酒、饼子等祭祀用品。祭祀从上午开始,主持祭泉的老牧民带领众人叩拜“洛素伊金”,焚香绕泉祭洒美酒和奶酪。祭泉的同时,还要举行那达慕和物资交流会。

一曲《敖包相会》为草原上的敖包抹上了浪漫的爱情色彩,其实敖包并非恋人幽会的场所,而是草原上牧民祭祀神灵的圣地。敖包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灵魂,牧人遇有大事要先祭敖包。

敖包蒙语意为“堆子”。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识别方向,牧人们便用石头和树枝垒起了高高的堆子,草原上便有了敖包。敖包也逐渐成为游牧部落划定驻牧范围的界限。清代《大清会事例》曾记“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以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博’。”

作为草原上最早的路标,敖包给游牧民族带来了吉祥和幸福,逐渐成为民族崇拜物,成为祭祀神灵的地方。鄂尔多斯草原上的敖包分为汗敖包和诺颜敖包,统称金敖包,俗称官敖包。清代鄂尔多斯七旗,每旗有13个官敖包。此外,还有牧民自设的敖包,称为家敖包。敖包有以山川为名的,也有以历史事件和人物名字为名的。

鄂尔多斯草原上的敖包多为圆锥体,按数目分为单敖包和群敖包。群敖包有3个敖包为一组的,分别象征天、地、人。有7个敖包为组的,称为七耀之神。13是蒙古民族认为吉祥如意的数字,因此还有13个敖包为一组的群敖包,13敖包还有代表13尊天神腾格里佑助草原的人们战胜天灾人祸、祈求平安之意。

记者采访鄂尔多斯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与我同行的蒙古族同志路遇敖包时,往往会下车参拜,并为敖包添上石块和新土。草原上的长辈们也经常会把赞美敖包的故事娓娓道给后代们。

每年农历5月13日,是鄂尔多斯草原上祭祀敖包的盛大日子。身穿节日盛装的人们如潮而至,在螺号声中,祭祀的人群绕行敖包三圈,献上哈达、炼烛、香枝等,虔城跪拜鞠躬,默默地祈求幸福。古老的敖包祭祀要行牲祭、奶祭、火祭和玉祭之礼。

古老而神秘的礼仪结束后,敖包盛会中的草原上就沸腾了:那达慕、赛马、射箭、摔跤……欢乐的赛事依次进行。近年来,文娱活动、旅游项目为敖包盛会增添了新内容。

过去,女子是不准走近敖包的,但如今当熊熊篝火燃起的时候,映出照着青年男女的蹁跹的舞姿。敖包远处的草原上,一对对情侣在月色中漫步,曼妙的草原情歌时时萦绕耳际。(图自网络)